大家好,我们是成都小火科技公司,今天是2025年10月17日,星期五。AI出现之后,很多水利站监测管理系统都可以定制开发相应的AI功能。作为软件外包开发公司的我们,经常和企业、机构打交道,我们深刻明白甲方找我们,是希望通过软件解决相关的问题,或者实现一些其他价值。今天我们针对水利站的情况,详细介绍水利站监测管理系统的开发流程、功能特点。
开发水利站监测管理系统,第一步是需求调研。水利站的核心需求是实时掌握辖区内水库、河道、泵站的运行数据,包括水位、降雨量、水质指标(如pH值、溶解氧)、泵站启停状态,同时需要异常情况预警功能。之前给某县水利局下属的12个乡镇水利站做系统时,产品经理专门在该县最大的水库水利站驻场5天,跟着工作人员巡查监测点。发现他们每天需要人工记录3次水位数据,遇到暴雨天气还得2小时去一次现场,效率低且存在安全风险;部分偏远水利站的传感器数据无法实时传回,只能靠U盘拷贝,导致数据滞后。我们把这些需求整理成文档,明确系统需包含实时监测、数据报表、预警通知、设备管理四个核心模块,还得适配水利站已有的水位传感器、雨量传感器,客户确认后才进入架构设计阶段。
架构设计由技术主管牵头,水利站监测管理系统需要实时接收传感器数据,且数据需长期存储供后续分析,稳定性和数据时效性是重点。后端我们采用Java+Spring Cloud框架,该框架支持微服务架构,可单独部署数据接收、数据存储、预警分析等服务,后续若需增加监测点,只需扩展数据接收服务节点即可;传感器数据传输采用MQTT协议,这种协议在低带宽、不稳定网络环境下传输效率高,能解决偏远水利站数据传输滞后的问题。之前测试时,某偏远水利站4G信号弱,用传统HTTP协议传输数据丢包率达15%,换成MQTT协议后丢包率降至0.3%以下。前端用Vue3框架开发,同时适配水利站办公室的PC端和工作人员外出携带的移动端,移动端支持离线查看缓存数据,方便工作人员在无网络的监测点使用。数据库选用PostgreSQL,它对时空数据的存储和查询支持更优,适合存储多年的水位、降雨量等带时间戳的监测数据。
开发阶段我们采用迭代模式,2周为一个迭代周期。每个迭代开始前,我们会和水利站工作人员确认当周开发任务,迭代结束后将功能部署到测试环境让他们验收。这就涉及“中间需求想改能调整吗”的问题,答案是可以,但需走规范流程。比如那个县水利站项目,在第三个迭代验收时,客户提出要在预警模块增加“自动派单”功能。之前系统只能通过短信、APP推送预警信息,他们希望水位超警戒值时,系统能自动向负责该监测点的工作人员派单,生成巡查任务并记录处理结果。我们收到需求变更申请后,产品经理和技术主管立即评估工作量:这个功能需要在预警模块增加任务生成逻辑,对接工作人员管理模块获取责任人信息,还得开发任务处理进度跟踪页面,大概需要4个工作日。我们和客户沟通后,将这个需求纳入下一个迭代,同时微调后续迭代的开发内容,最终整体上线时间仅延后1天,客户对这个处理方式很认可。
关于“使用云服务器还是线下自主服务器”,水利站监测管理系统属于中小型软件,监测点数量通常在10-50个,日均数据量约500MB,无需大量硬件资源支撑,因此推荐使用云服务器。考虑到水利数据属于政务相关数据,需符合数据安全要求,我们会选择国内阿里云或腾讯云的政务云节点。比如那个县水利站项目,我们选用了阿里云成都政务云节点的服务器,配置2核4G的应用服务器1台、4核8G的数据库服务器1台,同时开启数据定时备份功能。每天凌晨3点自动将数据库数据备份到异地存储,避免数据丢失。这种配置既能满足系统运行需求,又能降低水利站的硬件采购和维护成本,相比线下自主服务器,每年可节省约2万元运维费用。
“开发完我们会培训怎么使用吗”的答案是会,且培训分两类。针对水利站管理员的培训,内容包括系统配置(如添加新监测点、设置水位警戒值、绑定传感器设备)、用户权限管理(用RBAC模型给不同乡镇水利站工作人员分配权限,比如乡镇级工作人员只能查看本乡镇数据,县级管理员可查看全县数据)、数据备份与恢复(教他们手动触发备份、查看备份日志);针对一线工作人员的培训,重点是实时数据查看、预警信息处理、巡查任务接收与反馈,比如如何在移动端查看某水库的实时水位,收到预警短信后如何通过APP确认并上传现场照片。培训采用“线下实操+线上视频”的形式,我们会在每个水利站安排1次现场实操培训,同时录制15分钟的操作视频上传到系统内的“帮助中心”,方便工作人员后续忘记步骤时查看。之前那个县水利站,我们总共培训了12场,覆盖所有乡镇水利站的工作人员,培训后还留了2周的线上答疑时间,确保每个人都能熟练使用。
我们成都小火科技有开发这类系统的资质和经验,公司是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编号GR202451001272)、软件企业单位(证书编号川IRQ-2025-0052),研发人员占比超80%,其中30%以上来自互联网大厂。除了水利站监测管理系统,我们还做过农业水利管理系统,该项目在传感器数据对接、水利数据报表生成方面的经验,能直接应用到水利站监测管理系统开发中,保证交付质量。
做水利站监测管理系统这些年,我最大的感受是“实地测试不能少”。之前有个项目,在办公室测试时传感器数据传输正常,但部署到现场后,某水库监测点的数据频繁中断。我们技术人员驱车2小时到现场排查,发现是监测点附近有高压线路,电磁干扰影响了传感器信号。我们随后给传感器加装了屏蔽罩,调整了数据传输天线的角度,问题才得以解决。从那以后,所有水利站项目的部署阶段,我们都会安排技术人员到至少3个不同类型的监测点(水库、河道、泵站)进行实地测试,确保系统在实际环境中能稳定运行,因为水利数据关系到防汛抗旱决策,一点小问题都可能造成严重影响。
关于水利站监测管理系统软件的报价、开发周期、维护方式、服务器购买、工信部备案等信息,请询问成都小火科技。
文章来源网址:https://www.xiaohuokeji.com/archives/xitongkaifa01/2278,转载请注明出处!





精选案例
推荐文章
Core competence
高质量软件开发公司-成都小火科技
多一套方案,多一份选择
联系小火科技项目经理,及时获取专属《项目方案》及开发报价
咨询相关问题或预约面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
业务热线 191135518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