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是成都小火科技公司,今天是2025年10月27日,星期一。去年我们公司接到了一个AI工业设备智选平台的开发需求,甲方是一家大型工业设备企业,很看重AI在软件中的应用,决定重新开发一套包含从AI智能推荐,到AI选品,到AI推送,到AI数据分析的软件平台。经过我们商议,决定采用混合开发的方式,整合APP、小程序和公众号 。同一个后台,多端口差别化功能筛选定制。
这款平台的功能设计完全围绕工业设备用户的实际操作流程展开。用户登录后,首先进入需求录入模块,这里支持两种输入方式:一是直接填写文本需求,比如“需要一台用于汽车零部件加工的数控铣床,主轴转速不低于8000rpm”;二是上传Excel格式的参数清单,系统会自动识别关键字段,像设备类型、核心参数、预算范围、交货周期这些,不用再手动逐行录入。这个模块我们特意加了数据校验功能,比如用户输入“功率50”却没标单位,系统会弹出选项让选择“千瓦”“马力”,避免后续匹配出错,这是我们之前做政务公共云服务平台时积累的经验,工业领域对数据准确性的要求比普通行业高得多,一点小误差都可能导致选品失败。
接下来是AI选品分析模块,这也是平台最核心的亮点。我们用TensorFlow框架训练了专属的工业设备选品模型,数据源整合了行业近六年的设备交易数据、供应商履约记录,还有我们之前做CRM系统时沉淀的客户采购偏好数据。AI会从三个维度做分析:首先是参数匹配度,比如用户要“主轴转速8000rpm”,系统会筛选出所有符合该参数的设备,再排除掉历史故障率超过3%的型号;其次是成本适配性,结合用户预算算出每款设备的综合成本,包括采购价、运维费用,甚至会考虑能耗差异;最后是交付周期匹配,对接供应商的实时库存数据,优先推荐能在用户要求周期内交货的产品。之前测试时,有个客户需要选一款液压机,人工筛选要2小时,平台只用了12分钟就给出了3个最优方案,还附上了每个方案的性价比分析。
开发流程上,我们从9月初启动项目,第一步是产品经理带队去两家客户厂里驻场调研,跟选品团队一起走了完整的选品流程。当时发现一个问题:不同供应商提供的设备参数表格式差异很大,有的用“毫米”标注尺寸,有的用“英寸”,人工转换很费时间。针对这个痛点,技术团队在后端用Java搭建了参数标准化接口,把行业内常用的200多种单位都做了映射转换,前端用Vue.js做了可视化对比表格,用户点击表头就能切换单位。这里还有个小插曲,测试阶段有个客户提出需要支持“英制马力”和“公制马力”的换算,而我们最初只覆盖了“千瓦”和“公制马力”,技术主管当天就安排后端开发调整代码,产品经理同步跟客户确认具体换算标准,前后花了两天时间解决,这也让我们意识到,工业软件开发必须考虑到细分领域的特殊需求,不能只做通用功能。
有客户问过我们,这款平台的开发周期要多久,以及上线后出现bug怎么办。目前我们的计划是3个月完成核心功能开发,包括需求录入、AI分析、选品匹配、成本核算四个模块,后续再迭代扩展功能。至于bug处理,我们有专门的运维团队,上线后提供1年的免费维护期,期间出现任何问题,运维人员会在24小时内响应,一般的bug当天就能修复,复杂问题也会在3天内给出解决方案。这是我们从做政法委舆情管理系统和医院一体机系统时积累的运维经验,工业客户对系统稳定性要求高,及时响应才能建立信任。还有客户关心服务器选择,考虑到工业设备数据量不算特别巨大,且客户需要灵活扩容,我们建议用云服务器;如果客户有数据本地化需求,也支持线下自主服务器部署,具体根据客户的IT架构来定。
我们公司研发人员占比超80%,其中30%以上来自互联网大厂,做这款平台的AI算法团队,就是之前开发AI智慧教育系统的核心成员,对数据建模和行业适配很有经验。而且我们是高新技术企业,拥有ISO9001和ISO/IEC 27001认证,开发流程有严格规范,从需求调研到上线运维,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比如UI设计环节,我们会出2个版本让客户选择,确保界面符合工业用户的操作习惯,不会像消费级APP那样追求花哨设计。
除了现有功能,我们还在规划两个先进模块。一个是AI+AR可视化,用户选到满意的设备后,能通过AR功能查看设备的3D结构,甚至模拟安装和调试流程,这个技术我们之前在AI智慧文旅小程序里用过,适配性没问题。另一个是对接区块链做设备溯源,每台设备的生产信息、质检报告、流通记录都会上传到分布式账本,用户扫码就能查看,哈希值确保数据不可篡改,这能解决工业设备采购中的“溯源难”问题,避免买到翻新设备。目前我们已经在和区块链技术合作方对接接口,预计明年初能上线这个功能。
复盘这个项目,有几个关键经验想分享。首先是需求调研必须深入产业一线,不能只听客户口头描述,要跟着他们实际操作,才能发现隐藏的痛点,比如这次的单位换算问题,就是驻场时才发现的。其次是技术选型要兼顾实用性和扩展性,比如后端用Java,就是考虑到后续对接区块链和AR模块时的兼容性;前端用Vue.js,则是因为它在工业控制界面开发上的适配性更好。最后是要重视测试环节,工业软件不能有丝毫马虎,我们会安排测试人员模拟各种使用场景,包括极端数据输入、多用户同时操作等,确保上线后稳定运行。
文章来源网址:https://www.xiaohuokeji.com/archives/xiaochengxukaifa/2314,转载请注明出处!
精选案例
推荐文章
Core competence
高质量软件开发公司-成都小火科技
多一套方案,多一份选择
联系小火科技项目经理,及时获取专属《项目方案》及开发报价
咨询相关问题或预约面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
业务热线 19113551853
19113551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