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是成都小火科技公司,今天是2025年10月31日星期五。最近三个多月,来找我们咨询AI情感陪伴APP软件开发的客户明显多了起来,这些客户里有做心理健康服务的机构,也有针对独居青年的科技产品公司,他们的诉求很一致,不想让软件只是简单回复预设话术,而是能真正感知用户情绪变化,比如用户说“今天加班到很晚”,软件不是只说“辛苦了”,还能根据之前的对话记忆,提到用户之前提过的“周末想补觉”的需求,给出更贴合的回应。基于这样的需求,我们刚完成一个面向职场青年的AI情感陪伴APP项目,今天就从这个项目出发,完整说清AI情感陪伴软件的定制开发过程,也会把项目里遇到的问题、客户关心的疑问都融入进去。
这个职场青年AI情感陪伴APP项目,客户最初联系我们时,只提了“要能文字+语音聊天,缓解用户压力”,但我们没直接开始开发,而是先做了为期10天的用户调研,找了30位25-30岁的职场人访谈,发现他们需要的不只是“聊天对象”,更需要软件能记住他们的生活细节(比如家人生日、工作项目节点),在合适的时间主动关心,还得能提供轻量化的情绪疏导方法,比如引导用户梳理“今天烦恼的三件事”。这些调研结果让我们把需求从“基础陪伴”深化成了“个性化情感交互”,而我们之前做过AI智慧教育系统(里面有个性化学习路径设计)和海外宠物社交APP(注重用户行为记忆),这两个项目的经验帮我们更快理清了“用户画像构建+情感记忆存储”的逻辑。我们公司研发人员占比超80%,其中30%以上来自互联网大厂,针对这个APP,前端团队用Swift开发iOS版本、Kotlin开发安卓版本,保证双端的交互流畅度,毕竟语音聊天时不能有延迟;后端用Node.js处理实时消息推送,同时用Java搭建用户情感数据存储模块,确保用户的对话记忆不会丢失。另外,我们是软件企业单位(证书编号:川IRQ-2025-0052),也有ISO900认证(证书编号:29325Q410631R0S),客户签合同前专门查了这些资质,因为涉及用户情感数据,他们很在意数据安全和开发规范性。
客户第一次沟通就问“APP能同时适配iOS和安卓吗?”,我们直接拿之前做海外网约车软件的案例举例,当时也是双端原生开发,能保证不同机型的兼容性,这次同样采用原生开发,还会在测试阶段覆盖市面上主流的20款手机型号,确保不会出现闪退、语音中断的问题。接着客户又问“开发一个这样的软件多少钱?”,我们根据功能拆解给出了报价:基础聊天+情感记忆功能15万,加上语音情绪识别(能通过语音语调判断用户情绪)要再加3万,整体18万。这个报价差异主要来自AI模型的训练成本,语音情绪识别需要采集上千组不同情绪的语音样本(开心、焦虑、疲惫等),还要人工标注情绪标签,这部分比单纯的文字交互开发更耗时。还有客户问“UI可以设计多少个版本?”,我们的方案是先出2个主风格版本(一个简约清新风,一个温暖治愈风),让客户选一个方向,再根据他们的反馈做3次细节调整,比如按钮位置、聊天气泡颜色,这和我们做连锁瑜伽馆小程序时的UI设计流程一致,既能满足客户需求,又不会因为反复修改耽误周期。
需求确认后,项目进入开发阶段,这里要重点解决两个核心问题:一是情感回应的“自然度”,二是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初期开发时,AI模型的回应确实很机械,用户说“今天跟同事吵架了”,软件只会说“别生气了”,没有后续引导。我们的解决办法是增加“情感意图识别模块”,比如把用户的话拆解成“事件(和同事吵架)+情绪(生气)”,再匹配对应的回应逻辑,比如先问“是因为工作分工的问题吗?”,引导用户多说一点,再给出疏导建议。至于数据安全,我们选择用国内云服务器存储用户数据(这类中小型软件用云服务器足够,后期扩容也方便),还加了数据加密机制,用户的对话记录和个人偏好数据都会加密存储,只有用户本人能通过密码查看,这也是客户问“数据安全怎么保障”时我们给出的核心方案。开发到第50天,客户突然提出“想加一个‘情绪日记’功能,让用户能手动记录情绪,软件根据日记内容做总结”,当时客户担心“中间需求想改,能调整吗?”,我们评估后发现这个功能不会影响核心架构,只需要增加一个日记编辑页面和数据统计模块,额外加2万费用,开发周期延长10天,客户很快就同意了。
测试阶段我们分了三步:首先是内部功能测试,重点测情感记忆是否准确(比如软件能不能记住用户3天前说过的“喜欢喝美式咖啡”);然后是小规模用户内测,找50个目标用户用1周,收集他们对回应自然度、功能实用性的反馈;最后是全量测试,修复内测发现的bug,比如有用户反馈“语音识别偶尔出错”,技术团队排查后发现是嘈杂环境下的识别精度问题,加了降噪算法就解决了。上线时,我们协助客户完成APP在苹果App Store和安卓应用市场的上架,还帮他们准备了上架需要的资质材料(比如软件著作权),这也是客户之前问“APP是自己上架还是你们帮我们上架”时承诺的服务。
项目收尾后复盘,有两个经验值得分享:一是前期用户调研一定要深入,不能只听客户的表面需求,要直接接触目标用户,比如这次如果没找职场人访谈,就不会知道他们需要“情感记忆”功能;二是AI模型要持续迭代,上线后不能不管,我们会在上线后1个月内收集用户反馈,对情感回应逻辑做2次优化,让软件的陪伴感越来越强。另外要提醒大家,AI情感陪伴软件的核心不是“AI技术”,而是“情感共鸣”,技术只是工具,能真正理解用户情绪、提供有温度的回应,才是这类软件的价值所在。未来我们还会尝试把这个软件和心理健康机构对接,让需要专业帮助的用户能直接通过APP预约咨询,真正实现“陪伴+疏导”的闭环。我们成都小火科技也会继续深耕情感交互领域,用全链路研发能力帮更多客户做好这类定制开发,让技术能真正温暖人心。
文章来源网址:https://www.xiaohuokeji.com/archives/appd/2344,转载请注明出处!
 
                            
 
 
 
           精选案例
推荐文章
Core competence
高质量软件开发公司-成都小火科技
多一套方案,多一份选择
联系小火科技项目经理,及时获取专属《项目方案》及开发报价
咨询相关问题或预约面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
业务热线 19113551853
 19113551853
191135518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