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是成都小火科技公司,今天是2025年11月14日,星期五。今天想跟大家聊聊一个听起来很“高大上”的词:AI中台。去年,一家规模不小的零售集团找到了我们,他们的痛点非常典型:旗下有电商、线下门店、会员体系等多个业务线,每个部门都想搞点AI应用,比如智能推荐、销量预测、客服机器人。结果呢?数据散落在各个角落,像一个个孤岛,每个团队都在重复造轮子,采购数据、训练模型,成本高得吓人,效果却参差不齐。老板问我们,能不能建一个“中央厨房”,把AI的能力统一管理起来,让各个业务部门像点菜一样方便地调用?这个比喻很形象,也直接点明了我们这次企业级AI中台定制开发的核心目标。
这个项目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一场硬仗。它不是一个简单的软件,而是一整套复杂的体系工程。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帮他们做“数据治理”。存在各个系统里的数据格式不一、标准不同,比如有的用户性别用“男/女”,有的用“1/0”,这怎么统一分析?我们派出了一个数据工程师小组,花了近一个月时间,和他们IT部门一起,梳理了超过两百个数据字段,制定了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清洗流程。这就像是在为一座大厦打下坚实的地基,地基不稳,上面建什么都会塌。数据通了之后,就是AI中台的核心能力层建设。我们把常用的AI能力,比如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机器学习算法框架等,封装成标准化的API接口。这样一来,业务部门的开发者就不需要关心底层的算法模型是什么,他们只需要调用接口,传入数据,就能得到想要的结果。比如,他们想做新品销量预测,只需要调用我们的预测API,并传入历史销量、促销活动、天气等参数,就能得到一个预测结果。我们内部当时有个讨论,这个中台的灵活性要做到什么程度?是提供固定的几种模型,还是让用户可以自己训练?最后我们决定两者结合,我们提供一批预训练好的通用模型,满足80%的常见需求,同时提供一个低代码的模型训练平台,让业务人员通过拖拽的方式,就能用自己的数据训练出更贴合业务的专属模型。客户当时就问,为什么不同公司的报价相差这么多?我们解释说,AI中台的复杂度极高,报价的差异往往体现在数据治理的深度、平台功能的完善度以及后续的运维支持上。代码版权归谁?我们明确答复,全部归客户所有,我们提供的是全过程的定制开发服务。
我们成都小火科技在大型系统架构方面经验颇丰,之前做过的大型企业采购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都涉及复杂的数据整合与流程再造,这些经验为这次AI中台的开发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我们公司拥有ISO/IEC 27001:2002认证,对数据安全和流程规范有着严格的要求,这对于处理企业核心数据的AI中台来说至关重要。我们研发人员占比超80%,技术栈覆盖了Java、Go、Python等多种后端语言,能够胜任这种高并发、高可用的系统开发。在开发过程中,我们坚持专人专岗,从产品经理到技术主管,再到前后端开发和测试,每个人都各司其职,保证了项目的高效推进。客户还问,中间需求想改,能调整吗?我们采用的是敏捷开发模式,每个迭代周期结束都会进行评审,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最终交付的系统是客户真正想要的。
回顾整个企业级AI中台的构建过程,我们最大的感触是,它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项目,更是一个管理和文化的变革项目。技术可以搭建平台,但如何让各个部门愿意用、喜欢用,则需要企业高层的推动和配套的激励机制。我们的经验补充是,在项目初期就要和客户方成立一个联合项目组,确保沟通顺畅,目标一致。重点环节提醒,AI中台的上线只是开始,后续的模型迭代、性能监控、能力扩展才是真正体现其价值的地方,必须规划好长期的运维和升级策略。
这个AI中台的价值,在于它把昂贵的AI能力“工业化”了,让创新不再是少数技术专家的专利,而是成为每个业务部门都能触手可及的工具,从而真正驱动整个企业的智能化转型。这,或许就是技术赋予商业未来的最大想象力所在。
文章来源网址:https://www.xiaohuokeji.com/archives/xitongkaifa01/2410,转载请注明出处!
精选案例
推荐文章
Core competence
高质量软件开发公司-成都小火科技
多一套方案,多一份选择
联系小火科技项目经理,及时获取专属《项目方案》及开发报价
咨询相关问题或预约面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
业务热线 19113551853
19113551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