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是成都小火科技公司,今天是 2025 年 10 月 15 日,星期三。最近有客户咨询我们 AI 社交 APP 定制开发的事,有个做职场垂直社交的客户,一上来就问我们有多少技术人员,还担心开发完不符合预期,这两个问题其实也是很多客户做定制开发时的核心顾虑。今天就结合我们去年做的一款 “AI 职场社交 APP” 项目,跟大家说说我们的开发流程、产品细节,也解答几个客户常问的问题。
我们做 AI 社交 APP 定制开发,第一步不是直接开始敲代码,而是先做需求深挖。去年那个职场社交客户,一开始只说 “要做能帮职场人找同行的 APP”,没提具体功能。我们的产品经理跟客户聊了 4 次,才明确下来核心需求:AI 智能匹配(根据职业、行业、技能标签匹配同行)、实时 IM 聊天(支持语音转文字、文件传输)、行业动态推送(AI 筛选精准内容)。需求明确后,我们会出一份《需求规格说明书》,把每个功能的逻辑、交互步骤都写清楚,比如 AI 匹配功能里,用户设置 3 个核心技能标签后,APP 如何计算匹配度,匹配结果按什么顺序展示,这些都写得明明白白。之后再用 Axure 做产品原型,客户可以点击原型体验操作流程,确认没问题签字后,才进入 UI 设计阶段。
关于客户问的 “你们有多少技术人员”,我们目前有 64 人技术团队,其中后端 18 人(含 6 名 JAVA 开发,都是 5 年以上经验)、前端 26 人、移动端 7 人(iOS4 人、安卓 3 人)、测试 5 人、AI 算法工程师 2 人。像去年那个职场 AI 社交 APP,我们安排了2名后端 JAVA 开发、4 名前端开发、1 名 iOS 开发、1 名安卓开发、1 名测试,还有 1 名产品经理跟进,整个团队专门服务这个项目,不用跟其他项目抢资源。这样的人力配置,能保证开发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技术人员能及时响应,不会出现 “找不到人解决” 的情况。
很多客户还担心 “开发完不符合预期”,说实话,我们早期做项目时确实踩过这个坑。3 年前有个做校园 AI 社交的客户,我们没做原型确认就直接开发,结果开发完客户说 “AI 匹配页面不是我想要的样子”,最后只能返工,浪费了时间和成本。从那以后,我们就定了规矩:所有定制项目必须经过 “原型确认” 环节。去年那个职场客户,我们用 Axure 做了原型后,客户发现 “IM 聊天里没有文件传输功能”,当场就提了出来,我们当天就修改了原型,避免了后期返工。而且开发过程中,我们会每周给客户发《开发进度周报》,里面附上周开发的功能 demo,客户可以随时查看进度,有问题及时提,这样就不会等到开发完才发现不符合预期。
接下来跟大家说开发流程的具体环节。需求和原型确认后,进入 UI 设计阶段,这个阶段大概需要 8 天。我们的 UI 设计师会根据客户的品牌调性,设计 APP 的整体风格,比如去年职场客户的品牌色是深蓝色,UI 就以深蓝为主色调,避免太鲜艳的颜色,符合职场人的审美。UI 设计图完成后,客户确认没问题,就进入编码开发阶段。我们做 AI 社交 APP 的后端开发,主要用 JAVA 语言,因为 JAVA 在处理高并发上有优势 ——AI 社交 APP 用户高峰期时,消息发送、匹配计算的数据量很大,JAVA 能保证系统稳定运行,不会出现卡顿。移动端方面,iOS 用 Swift 语言开发,安卓用 Kotlin 语言开发,能同时适配 iOS 和安卓系统,我们会测试 iPhone 11 及以上机型、安卓 9.0 及以上机型,去年那个职场 APP,我们测试了 23 款不同品牌的安卓手机,包括华为、小米、荣耀、OPPO,没出现兼容性问题,像老款的小米 10,APP 也能正常打开和使用。
开发过程中,客户可能会遇到 “中间需求想改” 的情况,比如去年那个职场客户,在编码开发第 3 周时,说想在 AI 匹配功能里加 “同行人脉推荐次数限制”(普通用户每天 5 次,会员用户不限次)。这种情况下,我们会先评估需求调整的工作量 —— 比如这个功能调整需要后端修改 2 个接口,前端改 1 个页面,大概需要 2 天时间。然后跟客户说明调整后的周期变化(原本 3 个月的开发周期,延长 3 天),以及是否产生额外费用(因为工作量不大,当时没额外收费)。确认客户同意后,我们会更新《开发进度表》,把调整后的时间节点重新列出来,确保客户清楚新的进度安排。
编码开发完成后,不是直接上线,而是进入测试联调阶段。我们的测试人员会做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兼容性测试,比如测试 AI 匹配功能是否能准确计算匹配度,IM 聊天时语音消息是否能正常发送和接收,APP 在弱网环境下是否会闪退。去年那个职场 APP,测试时发现 “AI 动态推送功能偶尔会重复推相同内容”,测试人员把问题反馈给后端开发,后端排查后发现是 AI 筛选算法的一个参数设置有误,2 天内就修复了。测试没问题后,再协助客户做上线准备,比如帮客户对接云服务器(我们会根据 APP 预期日活推荐配置,比如日活 1 万推荐 2 核 4G 的阿里云服务器),完成 APP Store 和华为、小米等应用市场的上架。
上线后,客户还会问 “出现 bug 你们负责修吗”“维护费怎么收”。我们有明确的 BUG 处理机制,会把 bug 分为 4 个等级:P0(致命 bug,比如 APP 闪退、无法登录)、P1(严重 bug,比如消息发送失败)、P2(一般 bug,比如界面文字错位)、P3(轻微 bug,比如图标颜色偏差)。P0 级 bug 我们 2 小时内响应,24 小时内解决;P1 级 bug4 小时内响应,48 小时内解决;P2 和 P3 级 bug1 周内解决。这些都会写在合同的 SLA 服务协议里,客户不用担心出了 bug 没人管。去年那个职场 APP 上线后第 5 天,有用户反馈 “登录时验证码收不到”,属于 P1 级 bug,我们的测试人员 1 小时内定位到是短信接口超时,后端开发 2 小时就修复了,客户当天就收到了修复反馈。
维护费方面,我们按年收取,费用是项目开发总费用的 15%。维护期内,除了 bug 修复,还包括服务器日常监控、数据每周备份,以及小的功能调整(比如修改界面按钮位置、调整 AI 匹配的灵敏度)。如果后期想加新功能,比如给 AI 社交 APP 加直播功能,就需要额外评估费用。今年年初,去年那个职场客户想加 “AI 职场直播” 功能,我们评估后报价 2 万,包含直播推流、连麦互动、直播回放功能,用的是腾讯云直播 SDK,开发周期 2 周,最后顺利上线,客户反馈直播功能带来了 30% 的新用户增长。
另外,客户还会问 “代码版权归谁”“开发完会不会教我们用”。代码版权方面,我们在合同里会明确写 “归客户所有”,项目结束后,我们会把源代码、数据库脚本、部署文档都交给客户,不会保留任何权限。培训方面,我们会安排 1-2 次线上培训,教客户的运营人员怎么操作后台,比如怎么查看用户数据、怎么调整 AI 匹配的参数、怎么管理 IM 聊天的敏感词,直到客户能独立操作。去年那个职场客户,他们的运营人员一开始不会用 AI 动态推送的后台,我们的产品经理专门加了 1 次培训,手把手教他们怎么设置推送关键词,最后客户的运营人员很快就上手了。
关于 AI 社交 APP 定制开发的报价,开发周期,维护方式,服务器购买,工信部备案等信息,请询问成都小火科技。我们做定制开发这么多年,最大的感受是 “慢即是快”—— 前期多花时间确认需求、做原型,后期反而能少返工,节省客户的时间和成本。不像有些公司,客户说什么就答应什么,最后开发完一堆问题,反而让客户糟心。我们宁愿前期跟客户多沟通几次,把需求捋顺,也不愿意后期出问题再补救。毕竟做软件定制,客户付了钱,就得拿到能用、好用的软件产品,这是我们一直坚持的原则。
文章来源网址:https://www.xiaohuokeji.com/archives/appd/2259,转载请注明出处!





精选案例
推荐文章
Core competence
高质量软件开发公司-成都小火科技
多一套方案,多一份选择
联系小火科技项目经理,及时获取专属《项目方案》及开发报价
咨询相关问题或预约面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
业务热线 19113551853
获取相关软件方案
191135518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