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美容仪软件定制开发过程 大家好,我们是成都小火科技公司,今天是2025年11月2日,星期日。 AI美容仪软件需求的甲方,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家电厂商想给美容仪加智能功能,另一类是美妆品牌推出自有美容仪产品线,他们共同的困扰是 “软件只能简单控制开关和档位,没法让用户感受到‘AI 智能’的价值”,比如不能根据用户肤质调整模式,用久了用户容易觉得 “和普通美容仪没区别”。上个月刚交付的家用 AI 美容仪软件项目,客户从最初 “能连手机改档位”,到最后要求加 AI 肤质检测、护理方案推送,整个需求不断深化,今天就从这个项目出发,把开发全流程和遇到的问题说清楚。
这个客户是广州一家做护肤美妆的品牌,第一次来公司沟通时,只提了 “要个 APP 能连接美容仪,用户能选清洁、导入两个模式”。但我们带产品经理和技术工程师去他们实验室调研后发现,他们的美容仪有三个不同频率的探头,分别对应油性、中性、干性肤质,可用户根本不知道该选哪个探头、用什么频率,导致产品试用时反馈 “没效果”。而且客户希望把护理数据同步到他们的 CRM 系统,方便后续给用户推荐护肤品,这些需求比单纯的 “档位控制” 复杂得多。不过我们之前做过医院一体机系统(熟悉生物数据采集与处理)和 AI 智慧教育系统(懂个性化方案生成逻辑),这两个项目的经验帮我们快速确定了 “肤质检测 - 方案匹配 - 数据同步” 的核心流程。我们公司研发人员占比超 80%,30% 以上来自互联网大厂,针对这个项目,后端用 Java 搭建数据处理框架,负责接收美容仪传来的肤质电阻数据(不同肤质电阻值不同),再通过算法匹配护理模式;前端用 Swift 开发 iOS 版本、Kotlin 开发安卓版本,确保双端连接美容仪的蓝牙信号稳定;AI 团队则用 Python 训练肤质识别模型,投喂了 2000 组不同肤质的电阻数据和图像数据(用户上传面部照片辅助判断),提高检测准确率。客户签合同前特意核实了我们的资质,高新技术企业证书(GR202451001272)和 ISO/IEC 27001:2002 认证(840251S20185R0SC),毕竟涉及用户肤质这类隐私数据,他们对安全要求很高。
客户第一次开会就问 “APP 能同时适配 iOS 和安卓吗?”,我们直接拿之前做的海外网约车软件案例举例 —— 当时也是双端原生开发,覆盖了 95% 以上的手机型号,这次同样采用原生开发,还会在测试阶段用 15 款不同品牌、不同系统版本的手机测试蓝牙连接稳定性,避免出现 “安卓能连、iOS 连不上” 的问题。接着客户又问 “开发周期要多久?”,我们拆解后给出了 3 个月的方案:需求调研 1 周、硬件对接 2 周、AI 模型训练 3 周、APP 开发 1 个月、测试 3 周。周期主要耗在两个地方:一是美容仪硬件对接,客户的探头参数需要反复调试,比如油性肤质的探头频率要调到 800kHz,中性是 500kHz,得确保软件发送的指令能精准控制探头;二是 AI 肤质检测模型优化,初期模型把干性肤质误判成中性的概率有 15%,团队又补充了 500 组干性肤质数据重新训练,把误判率降到了 3% 以下。客户还问 “开发一个这样的软件多少钱?”,我们根据功能给出报价:基础连接 + 档位控制 8 万,加上 AI 肤质检测 + 个性化方案加 4 万,再加上 CRM 系统对接加 2 万,整体 14 万,客户对比了三家公司后,觉得我们的报价和功能匹配度最高。
开发到第 40 天,客户突然提出 “想加一个‘护理提醒’功能,用户超过 7 天没使用,APP 自动推送护理提醒,还能显示上次护理的肤质变化”,当时客户担心 “中间需求想改,能调整吗?”。我们评估后发现,这个功能只需要在后端加一个用户行为统计模块,前端加提醒弹窗和历史数据展示页面,不影响核心的肤质检测和硬件控制逻辑,额外加 1.2 万费用,开发周期延长 5 天,客户很快就同意了。这期间还解决了个棘手问题:测试时发现,用户在光线暗的地方上传面部照片,肤质检测准确率会下降,技术团队在 APP 里加了 “光线检测” 功能,光线不足时提醒用户打开闪光灯,同时优化图像算法,减少光线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客户还问过 “使用云服务器还是线下自主服务器?”,这类中小型软件用国内云服务器足够,我们选了腾讯云,不仅能存储用户的护理数据,还能自动备份,避免数据丢失;另外,客户还关心 “代码版权归谁?”,我们在合同里明确,代码版权完全归客户所有,上线后会把源代码和开发文档一并交付。
测试阶段我们分了四步:第一步是硬件连接测试,反复用不同手机连接美容仪,检查档位切换、探头频率控制是否准确;第二步是 AI 肤质检测测试,找 100 名不同肤质的志愿者试用,核对检测结果与实际肤质的匹配度;第三步是数据同步测试,确保用户的护理数据能实时同步到客户的 CRM 系统,没有遗漏或错误;第四步是安全测试,模拟数据泄露场景,检查用户肤质数据是否加密存储,避免隐私泄露。测试时发现,有部分老旧手机连接美容仪后会出现蓝牙断连,技术团队优化了蓝牙连接协议,增加了断连自动重连功能,解决了这个问题。上线前客户又问 “开发完我们会培训我们怎么使用吗?”,我们安排了 2 次培训:一次教客户的运营团队怎么在后台查看用户护理数据、导出报表;一次教技术团队怎么对接新的美容仪型号,这和我们做律所案件管理系统时的培训流程一致,确保客户能独立运营和维护。
上线后我们协助客户完成 APP 在应用市场的上架,还跟踪了 1 个月的用户反馈,根据反馈优化了两处细节:一是把肤质检测时间从 10 秒缩短到 5 秒,二是增加了 “护理效果对比” 功能,用户能查看 3 个月内的肤质变化。复盘这个项目,有两个经验特别关键:一是前期一定要和硬件厂商深度对接,明确美容仪的接口参数和控制逻辑,比如这次若没提前拿到探头的频率范围,后期调试会多花至少 10 天;二是 AI 功能不能只追求 “技术炫”,要落地到用户实际需求,比如肤质检测的结果要简单易懂,不能给用户一堆专业术语,得直接告诉用户 “适合用哪个探头、用多久”。后期客户又问 “后期想加功能需要额外花钱吗?”,我们说明小功能如新增 “敏感肌模式” 收 1800 元,大功能如对接智能镜(通过镜子采集肤质数据)需要重新开发硬件接口,费用另算。未来我们计划把这个软件和客户的线下美容院对接,用户在线下做完护理后,APP 能同步护理方案,在家用美容仪时延续相同的护理逻辑,真正实现 “线下 + 线上” 的护理闭环。成都小火科技会继续深耕 AI 美容仪领域,用全链路研发能力帮更多客户把软件做成 “提升产品竞争力的核心工具”,而不只是个附加功能。
文章来源网址:https://www.xiaohuokeji.com/archives/xiaochengxukaifa/2349,转载请注明出处!
精选案例
推荐文章
Core competence
高质量软件开发公司-成都小火科技
多一套方案,多一份选择
联系小火科技项目经理,及时获取专属《项目方案》及开发报价
咨询相关问题或预约面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
业务热线 19113551853
19113551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