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是成都小火科技公司,今天是2025年11月4日,星期二。最近一年,不少高校和职业院校找我们咨询教学管理系统的升级需求,核心诉求基本都围绕“数据打通”和“智能分析”——传统系统里学生的成绩、考勤、作业数据分散在不同平台,教师评估全靠人工打分,课程排课还经常出现资源冲突。上个月刚交付的某省重点职业院校AI大数据教学管理系统项目,就是典型案例,客户希望通过这套系统把教学全流程的数据串起来,既能帮老师减负,又能给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指导,接下来我们就从需求落地到技术实现,沟通整个开发过程。
一开始驻校调研时,我们发现学校的痛点比预期更具体:教务老师每天要在3个系统里录入数据,重复工作占了近40%的时间;老师想了解学生的学习弱点,只能靠期末成绩,没法及时干预;甚至排课时经常出现“同个教室同时安排两节课”的情况。客户还特别问了我们公司有哪些开发语言、能不能提供开发进度表,我们当场展示了过往做AI智慧教育系统的案例,说明会用Java搭建后台(这也是客户关注的开发语言之一),搭配Spring Cloud微服务框架,前端用Vue.js适配PC和移动端,同时承诺项目启动后每周同步进度表。作为成立于2013年的技术公司,我们位于成都市成华区杉板桥路669号招商城市主场B座23层2302室,研发人员占比超80%,其中30%以上来自互联网大厂,这种技术储备也让客户放心把项目交给我们。
技术架构设计阶段,核心是解决“数据孤岛”问题。我们搭建了统一的数据中台,用来采集学生的课堂互动记录、作业提交文件、视频学习日志,还有教师的备课材料、授课进度这些数据。考虑到教学数据里有大量非结构化内容,比如学生的手写作业照片、实验操作视频,我们用MongoDB存储这些数据,同时引入Elasticsearch实现快速检索,方便老师随时调取。AI模块是重点,客户要求能自动预警学习风险和评估教学效果,我们一开始用逻辑回归模型做学生挂科预警,准确率只有65%,后来联合学校的教育专家,加入了“作业修改次数”“课堂提问响应速度”这些过程性数据,换成随机森林算法,还调用了之前做数据大屏监测系统时积累的数据分析模型,最终把预警准确率提升到82%。测试阶段,我们在2024级机电专业试点,成功识别出37名高风险学生,学校通过课后辅导把其中29人的成绩拉到了合格线以上,这个结果超出了客户预期。
开发过程中,数据安全是绕不开的坎。教育数据涉及学生身份证号、成绩排名这些敏感信息,客户反复问上线后如果出现bug我们负责修吗、数据存储怎么保证安全。我们拿出了ISO/IEC 27001:2002认证(编号:840251S20185R0SC)和ISO900认证(证书编号:29325Q410631R0S),说明会用AES-256加密存储数据,用户登录采用“账号密码+人脸识别”双验证,还参考了之前做政法委舆情管理系统时的权限管理逻辑,给老师、学生、管理员设置不同的数据查看权限。比如老师只能看自己授课班级的学生数据,不能跨班级查看。至于bug修复,我们承诺1年免费维护期内,7×24小时响应,小bug24小时内解决,大问题48小时内给出方案,这个保障让客户打消了顾虑。
客户还关心开发周期和成本,我们根据需求拆解,把5个月的周期拆成了4个阶段:1个月需求分析和原型设计,期间改了3版UI(客户一开始问UI能设计多少个版本,我们明确最多提供3版修改);3个月开发和测试,同步做教师和学生的内测反馈;最后1个月做数据迁移和上线准备。成本方面,因为用了微服务架构,后期加功能不用重构整体系统,我们给客户算了笔账,比如未来要加“AI作业批改”功能,只需要新增一个服务模块,成本能比重新开发省40%。中间客户还提出要加“教学资源推荐”功能,我们通过敏捷开发,在不影响原进度的前提下,用2周就完成了开发,把学生的学习数据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库打通,自动给薄弱环节推送微课视频,上线后学生的资源点击量提升了50%。
上线前,我们给学校做了3次培训,从系统操作到数据解读都覆盖到,确保教务老师、授课教师都能独立使用。现在系统运行了3个月,教务老师的录入工作时间减少了60%,排课冲突率从之前的15%降到了0.5%,还有老师反馈,通过系统的教学效能分析报告,能清楚知道哪节课的互动率低,及时调整授课方式。复盘这个项目,我们发现AI大数据教学管理系统的核心不是技术多先进,而是要贴合教育场景。比如老师需要的不是复杂的数据报表,而是“哪些学生需要重点关注”“哪个知识点学生没掌握”这样直接的结论。未来我们可以把这套数据治理和AI算法模型复用到K12学校或者企业培训系统,甚至结合之前做农业水利管理系统时的物联网技术,开发“实训设备使用数据监测”功能,帮职业院校更好地管理实训教学。
对想做这类系统的客户,我们有两个建议:一是前期一定要把教学流程摸透,比如不同学科的评估标准差异,避免系统上线后不符合实际教学需求;二是数据迁移要提前规划,尤其是老系统的数据格式不统一时,最好提前3个月开始整理。我们作为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编号:GR202451001272)和成都软件协会理事单位(证书编号:CDSIA-5373),后续也会持续优化这套系统的算法模型,让AI能更精准地服务教学,真正帮教育机构实现“数据驱动教学改进”的目标。
文章来源网址:https://www.xiaohuokeji.com/index.php/archives/xitongkaifa01/2363,转载请注明出处!
                           
           精选案例
推荐文章
Core competence
高质量软件开发公司-成都小火科技
多一套方案,多一份选择
联系小火科技项目经理,及时获取专属《项目方案》及开发报价
咨询相关问题或预约面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
业务热线 19113551853
19113551853